无法承受关系恶化后果却偏要挑衅中国 澳大利亚图啥?
来源: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浪网

  原标题:无法承受关系恶化的后果,却偏要加入军演挑衅中国,澳大利亚图个啥?

  在一些西方势力炮制的“遏华”这部大戏里,澳大利亚扮演的不过是一个小角色,但付出的代价却并不小。

  澳大利亚好像又不甘寂寞了!

  在过去的很多年里,澳大利亚都被认为是远离世界舞台中心的一个国家。相对孤立的地理位置使它有机会在国际纷争中置身事外。

  但澳大利亚在外交上的很多选择恰恰与此相反:在可以“不站队”的时候偏偏高调介入、煽风点火,以至于不得不为“捅了马蜂窝”而埋单。

  纵观近年的对华关系,澳大利亚得到的教训应该已经够深刻了。但最近发生的一件事证明,它依然没想明白:时隔13年,澳大利亚军方高调宣布,将重返下月与印度、日本、美国在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举行的“马拉巴尔”联合军演。

  与此同时,澳大利亚国内弥漫着不少担忧,民众质疑此举将恶化对华关系,进而使疫情下的经济复苏雪上加霜。人们的困惑是:对于一个在政治和军事上从来不存在重大利益冲突,在经济贸易上存在巨大合作潜力的国家——中国,澳大利亚紧紧把自己绑上剑指中国的“战车”,到底图什么呢?

  四处点火

  澳国防部长雷诺兹19日已确认,澳大利亚将参加下个月的“马拉巴尔”军演。雷诺兹说,这将成为提升澳海军防务能力的一次里程碑式的机会,通过各国的协同作战,将展示其“维护印太地区开放繁荣的决心”。

  “马拉巴尔”军演是一项由印度牵头、有美国和日本参与的海上军事演习,每年举行一次。始于1992年,最初是印度和美国之间的双边操练。日本在2017年加入,成为永久成员。澳大利亚曾在2007年参加军演,在遭到中国强烈反对后,此后连续13年没有参与该演习。

 2018年,印度海军、日本海上自卫队和美国海军的船只在菲律宾海马拉巴编队航行。 2018年,印度海军、日本海上自卫队和美国海军的船只在菲律宾海马拉巴编队航行。

  此番澳大利亚重返“马拉巴尔”联合军演,被认为是有着“亚洲小北约”之称的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在军事合作上迈出了实质性一步:所有四名成员将自首次参加演习。虽然它不像北约那样是一个正式的军事联盟,但在一些人看来,它无疑是一种旨在制衡中国在亚太地区影响力的力量。“瞄准中国,澳大利亚加入美日印军演。”法新社20日称。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20日表示,中方一贯认为,国与国之间的军事合作,应该有利于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疫情之下,和平与稳定的珍贵,一语本应惊醒梦中人。

  但显然,澳大利亚还没有从睡梦中醒来。今年以来,为配合美国的印太战略,它不仅在太平洋海域与美国进行联合军演,还打算斥巨资从美国购买几百枚远程反舰导弹,扩大美军在本土的驻军规模。。。。。

  在经历了2007年至2017年双边关系高速发展之后的近几年里,澳大利亚在中澳双边关系上捅了不少“马蜂窝”:紧跟美国,在一些国际事务上罔顾事实大放厥词,肆意抹黑中国;高调介入印太战略,四处点火;挑刺地方政府“擅自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

  我们看到,澳大利亚媒体、政客,甚至政要屡屡给中澳关系找麻烦,最后却由政府口头“救火”的模式一直在重复。

  合作需求

  澳大利亚政客在夸赞军演,但此间频频登上澳媒头条的,是一个更令澳大利亚人担忧的可能性——多家澳大利亚媒体报道称,继今年相继宣布对澳大利亚牛肉、进口大麦、葡萄酒进行反倾销调查后,中国可能正在将一个规模更大、对澳经济更重要的行业添加到其“目标清单”中,即煤炭出口。

  今年5月19日,中国商务部决定对澳大利亚的进口大麦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反倾销税率为73.6%,反补贴税率为6.9%,征收期限为5年。随后,澳大利亚葡萄酒、牛肉等农产品也被立案调查或禁止进口。

  尽管中国目前并未宣布这一决定,澳媒已经算了一笔账,一旦属实,“中国的煤炭新政可能使澳大利亚每年损失150亿澳元”。一些媒体认为这与双边关系的现状有关,但澳大利亚资深贸易专家伊恩·戴维斯说,配额对于保护中国煤炭业至关重要,新政多半是务实的,而非出于其他原因。

  不管怎样,这个数字提醒澳大利亚人,尽管在地缘政治上对美国亦步亦趋,澳大利亚却在经济上对华存在巨大的合作需求。

  事实上,在与中国打交道的这些年里,澳大利亚尝到了不少甜头。

  中国对能源和矿产资源的需求、来自中国的投资者和留学生使澳大利亚成为极少数没有因金融危机陷入衰退的老牌西方国家。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澳大利亚对外贸易顺差主要来源,对华贸易占澳大利亚贸易总量近四分之一,远超美日。中国留学生始终是澳大利亚国际学生中的主力军,人数比位列第二的印度还要高出近一倍,占比达37.3%,去年为澳大利亚的第四大外汇收入来源国际教育收入的380亿澳元“贡献”了其中的三分之一。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校园内的中国留学生。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校园内的中国留学生。

  根据澳大利亚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第二季度,澳大利亚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下降7%,创下1959年有记录以来的最大降幅。眼下,疫情下率先复苏的中国经济,更是不少澳大利亚人翘首期盼的“救命稻草”。。。。。。

  如何相处

  身处亚太地区,却秉持着西方国家的认同,这一特殊的身份认同令澳大利亚在面对地区战略形势变化时,成为一个对华政策反应颇为矛盾的国家。

 10月19日,市民佩戴口罩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市中心出行。 10月19日,市民佩戴口罩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市中心出行。

  看似矛盾的诉求背后,是一个老问题:澳大利亚,究竟该怎么与中国相处?

  清醒的人还是有的。在一些西方势力炮制的“遏华”这部大戏里,澳大利亚扮演的不过是一个小角色,但付出的代价却并不小。

  澳大利亚前国防军司令安格斯·休斯顿日前表示,中国是澳大利亚的伙伴,而不是敌人。他指责一些政客“信口开河”导致中澳关系降至低点。

  如果澳大利亚的政治精英们继续按照目前的对华政策思维行事,必将愈加难以协调地缘政治利益与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西澳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系教授马克·比森认为,而一个简单的事实是,无论澳美两国在文化和历史方面的联系多么密切,中国经济正越来越显现出一种难以抗拒的吸引力。

  著名地缘政治学者布伦丹·托马斯-努恩三个月前曾在《卫报》上发出“灵魂之问”:澳大利亚勇敢地站出来面对中国——但这一切值得吗?澳大利亚准备好挑战中国了吗?他写道:勇气可嘉。但要记住,“风险投资”往往是死后才会有收益的。“澳大利亚要做的不是遏制中国,而是和中国接触。”

  在一个相互依赖加深的时代,如此明确的唯美国马首是瞻的战略取向是否真的有意义?其实,澳大利亚完全可以扮演一个建设性的国家角色,成为一个独立和成功的“贸易国家”。

  而眼下,对于澳大利亚来说,就像一个网友说的更加直接:“外交就像在生活中一样,一旦发现自己掉进坑里,最好停止挖坑。”

  (文中图片GJ、网络综合)

   

点击进入专题: 中澳关系

责任编辑:张迪 SN230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