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血脂好不好,到底哪个指标说了算?
来源:新浪科技综合新浪网

  来源:医学论坛网

  血脂血脂。

  恼人的血脂要命的血脂,体检查门诊查住院查、看不懂的指标搞不懂的箭头、管住了嘴迈开了腿吃上了药。指标升降病情好坏,到底谁说了算?一头雾水…

  这可能是不少血脂异常病友的真实写照……

  那么到底哪个血脂指标说了算,听听 “长城心脏病学大会2020暨亚洲心脏学会大会2020”上,中南大学湘雅第二医院彭道泉教授庖丁解牛式解读,定会助您拨云见日。

  血脂,顾名思义就是血浆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主要成分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人们通常看到化验单上列出的血脂指标,基本包括总胆固醇(TC/CHO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四项,有时还能看到载脂蛋白(Apo A1、APO B,Apo A1/APO B)、脂蛋白LP(a)等指标。不仅如此,近年来,还不时能听到医生在谈论另一个指标——非HDL-C。

  这么多的血脂指标,到底孰优孰劣?

  今儿优选出三个指标来讲一讲

  LDL-C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它就是医生患者口中常说的“坏胆固醇”。

  近年一致认为,LDL-C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致病因子,其浓度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也被确立为独立评价个体冠心病风险、临床治疗干预的重要指标。

  遗憾的是,目前临床检测结果稳定性欠佳,容易受甘油三酯水平波动的影响。因此,有学者建议,当TG<4.5mmol/L(400mg/dl)时,需采用Friedewald公式法[LDL-C(mmol/L)=TC-HDL-C-TG/2.2]计算LDL-C数值,但是同样面临LDL-C实际水平被低估的质疑。

  逐渐认识到LDL-C的局限性后,研究者开始探索更稳定、高效的血脂指标。

  非HDL-C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是所谓“好胆固醇”,而非HDL-C不是直接检测指标,是指除HDL-C以外其他脂蛋白中含有胆固醇的总和,即非HDL-C=TC-HDL-C,它代表了所有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颗粒的总胆固醇含量。

  目前,无论人群观察还是基因筛查的结果均发现,非HDL-C的预测价值优于LDL-C,而且对于LDL-C已经达标的患者,非HDL-C升高仍提示未来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32%。因而,非HDL-C逐渐获得国外权威指南的关注并推荐为首要目标。

国外权威指南对非HDL-C的推荐建议国外权威指南对非HDL-C的推荐建议

  Apo B丨载脂蛋白B

  载脂蛋白,物如其名,它的基本功能就是运载脂类。由于各脂蛋白颗粒含有的胆固醇量不同,每个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都含有1分子的Apo B,因此Apo B和非HDL-C相比LDL-C更能反映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的全貌,而直接检测Apo B的准确性更佳。

  但是,Apo B需要特殊方法测定,费用负担难以避免。

  近年,Apo B用于风险评估也相继得到欧美指南青睐:

  ·2016年加拿大CCS血脂异常管理指南:推荐非HDL-C和Apo B作为LDL-C的替代指标;

  ·2018年AHA/ACC胆固醇管理指南:在某些情况下,尤其是高甘油三酯血症时,测量Apo B较LDL-C有优势,推荐在TG≥200mg/dl时检测Apo B水平;

  ·2019年ESC/EAS血脂异常管理指南:推荐高甘油三酯血症、糖尿病、肥胖或代谢综合征、极低水平LDL-C患者,采用Apo B分析评估;Apo B可作为LDL-C的替代指标,在高甘油三酯血症、糖尿病、肥胖或极低水平LDL-C水平患者,优于非HDL-C。

  最后,奉上三者临床优劣比较的汇总表格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