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双臂的马拉松跑者 李庆明找到了人生的重启键
来源:新浪体育新浪网

  奔跑不止是一种运动健康的方式,更是积极向上奔跑精神的最佳体现。在即将开赛的2020七彩云南®·秘境百马环滇超级马拉松中,有这样一位跑者,他虽然失去了双臂,却深爱着马拉松,近3年来,他已经跑了快10个全马、20多个半马,跑步已经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就是无臂跑者—李庆明。

  是什么原因让失去了双臂的李庆明开始跑马拉松?又是什么让他坚持跑到现在呢?

  “要么不跑,要么一定做到最好” 

  李庆明今年52岁,来自昆明市西山区海口街道办。1997年,退伍转业成为电工的李庆明在一次外线作业中,被10千伏的高压电击中,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却永远失去了双臂。

  令人想不到的是,2016年3月,他开启了自己的跑步生涯。“因为跑马拉松,我找到了自己最想要的东西。”回顾自己与马拉松结缘的经历,李庆明说:“当时我的好友正在参加昆明高原半程马拉松比赛,他在现场看到了一名只有一条腿,却拄着拐杖跑完马拉松的选手。想到那位选手,我的内心很受触动,也由此想到了自己,于是在朋友的鼓励下,我也开始尝试跑步。”

  也许是因为突然间找到了坚持的目标,自从接触马拉松的那一天起,李庆明心中就有一个坚定的想法:跑步绝不是随便凑个热闹,要么不跑,要么一定做到最好!

  曾经,因为突如其来的意外,李庆明也自暴自弃过,但就在最绝望的时候,是家人给了他希望,让他重新振作,而参与马拉松更让他找到了人生的目标和动力。如今的李庆明,不仅可以用双脚做很多事,他的身影也开始出现在大大小小的马拉松赛事中,成为了一名鼓舞了不少人的跑者。

  “带给我的不仅是身体改变,更重要的是心理改变”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跑步是一个极其简单的运动项目,它无需复杂的技巧,只要迈开腿便能往前冲。但是,对于李庆明来说,这项运动要艰难得多。他说,一开始练习跑步的时候,因为失去了双手,一直掌握不好平衡,总是会摔倒,每次摔倒时只能直直地摔下去,疼痛不已。

  练习奔跑的过程是痛苦的,“我的家人每次看到我这样,都很心疼,劝我放弃,但不服输的我满脑子想的都是‘我能行,我可以坚持’。在一遍遍的尝试和练习中,我也在慢慢进步。”李庆明说,没有什么困难是容易克服的,只要努力就能有所改变。

  “跑马拉松对我来说,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心理的改变,能正确的去面对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和困难。”李庆明说。在不断地努力下,再加上平时勤加练习,他逐渐可以掌握平衡,但这时另一个问题又摆在了他的眼前。刚开始跑马拉松时,即使只跑几百米,李庆明的胸口都会很痛,有时甚至连呼吸都很困难,而且身体出现了各种不适反应,但即便这样,他也从来没想过放弃。

  为了能让自己跑得更远,李庆明慢慢调整节奏,跑程也从刚开始的以米为单位到后来以公里为单位。后来,李庆明的训练计划达到了每周4次,每次10公里,而他也终于成为了马拉松赛道上的选手。“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刚开始的跑几百米到后来几十公里的全马,我都一点一点跑下来。”李庆明说。

  “希望和我一样的人参与进来 找到自己坚持的目标”

  2016年7月,李庆明第一次参加了10公里的比赛,虽然当时他跑得很慢,但成功到达终点后的那种愉悦和兴奋感,让他久久不能忘怀。那个时候,他感觉到了生命的重生,觉得自己找到了最想要的东西——坚持自我,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每一场向前的奔跑,都是让他骄傲的事,都是支撑着他前行的动力。“希望更多像我这样的人跑马拉松。”在李庆明的带动下,他的妻子也开始跑马拉松。李庆明说,刚开始跑步的时候,虽然家里人很支持,但只有自己一个人在跑,后来,妻子也加入跑马拉松的行列,跟着自己参加各种赛事。“我跑哪里,她就跟着去哪里,多数时候是我跑全马,她跑半马。”说到这里,李庆明脸上充满了幸福。

  李庆明看过很多关于马拉松选手的报道,其中不乏六七十岁的跑者,他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坚持跑下去。“马拉松和年龄无关,只要能跑便不会停下。希望和我一样情况的人能够参与到赛事中,感受马拉松的魅力,找到自己坚持的目标。”李庆明说。

  完成环滇梦想 不会停下跑马拉松的脚步

  在2018年8月,在秘境百马的赛事中,李庆明参与了其中的2场全马。“原本是想参加3场,环完滇池,但是因为要送女儿去上学,便没能参加最后一场,有一点遗憾。”李庆明说。所以,在2019年七彩云南®·秘境百马环滇超级马拉松上,他完成了自己环滇的梦想,连续三天圆满完成三场全程马拉松,并获得了赛事组委会颁发的“风尚跑者”荣誉。

  李庆明对马拉松有着特殊的情感,跑步不仅让他重新找到坚持的目标和动力,也帮助他越跑越健康、越跑越精神。如今,马拉松已经融入到他的生活中,成为无法割舍的一部分。“只要我还能跑,只要身体允许,我就不会停下跑马拉松的脚步。”(张翠娥)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