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美国大选结果及可能变数
来源: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新浪网

  一文读懂美国大选结果及可能变数【国盛宏观熊园团队】

  作者:熊园、刘新宇 

  来源:熊园观察

  事件:北京时间11月4日,美国各州陆续公布大选初步计票结果。

  核心结论:

  1.截至11月5日7时,美国总统选举的初步计票结果显示,拜登赢面远大于特朗普。特朗普要想获胜,需同时赢下宾州、北卡、佐治亚、内华达,而拜登只需赢任意一个即可获胜。

  2.后续可能出现的变数:1)内华达州翻红,其他州不变,特朗普反败为胜;2)宾州、北卡、佐治亚翻蓝,特朗普败局已定;3)重新计票出现反转。

  3.若发生计票争议,可能有三种情形,最高法院不能直接决定结果。

  4.最终大选结果确定时间:乐观情形11月中旬,悲观情形12月8日前,极端情形明年1月。

  5.国会选举开票结果显示,大概率民主党控制众议院,共和党控制参议院。

  6.维持此前判断,参照2000年美国大选的经验,争议期内市场风险偏好将明显承压,但争议解决后市场风险偏好将有所修复。

  正文如下:

  1、总统选举的初步计票结果:

  根据美联社统计,截至北京时间11月5日7点,在已确定结果的州中,特朗普共计获得214张选举人票,拜登共计获得264张。目前共有5个州的最终选举结果尚未确定,这些州的得票率、开票率、邮寄选票截止日期、选举人票如图表1所示。根据当前得票数及剩余各州的选举人票数计算,若最终计票结果与当前一致,则拜登将获得270张选举人票,刚好满足获胜条件,特朗普则可以获得268票,双方差距十分微弱,如图表2所示。若假设剩余5个州均有反转的可能性,则拜登只需赢下宾州、北卡、佐治亚、内华达中的任意一州即可获胜,而特朗普则需赢下全部四个州才可获胜。因此,拜登赢面远高于特朗普。

  2、总统选举可能存在的变数:

  (1)内华达州翻红:大选前的RCP民调显示,拜登在内华达州支持率仅领先特朗普2.4个百分点,处在误差范围之内。目前内华达州开票率为75%,特朗普得票率仅落后拜登0.6个百分点,若内华达翻红,在其他州不变的情况下,特朗普将反败为胜。

  (2)宾州、北卡、佐治亚翻蓝:特朗普在北卡、佐治亚得票率均仅领先拜登1.4个百分点,在宾州得票率虽然领先拜登5.1个百分点,但宾州目前开票率仅有86%。而这三个州中只要有一个翻蓝,即使内华达州翻红,特朗普也无法胜选。

  (3)重新计票出现反转:由于特朗普在威斯康星、密歇根、内华达州的得票率落后幅度均较小,其大概率不会承认败选,而是要求进行重新计票(已经要求在威斯康星进行重新计票)。而一旦某个州的重新计票显示特朗普反超,则选情将瞬间逆转。但这种结果必然遭到民主党人的反对,从而将引发计票争议。

  3、若发生计票争议,将如何解决?最高法院能发挥多大作用?

  根据美国宪法,各州最高法院有权对本州的选举流程、计票方式、选举结果等的合法性做出判决,而联邦最高法院有权否决州法院的判决。但司法体系的独立性要求联邦最高法院不得干预政治,因此若州法院的判决结果合法,联邦最高法院很难做出明显偏向特朗普的判决。鉴于此,一旦发生计票争议,可能出现以下三种情形:

  (1)重新计票结果显示特朗普反超:民主党必然否认这一结果,但只要计票过程合法有效,联邦最高法院将认可这一结果,从而特朗普获胜;

  (2)重新计票结果显示特朗普依然落后,但差距大幅缩小:特朗普可能会找出部分地区邮寄投票存在造假的证据,从而要求作废部分邮寄选票。只要证据充分,联邦最高法院大概率支持这一要求,随后将再次重新计票,特朗普有可能逆转;

  (3)重新计票结果显示特朗普落后幅度依然很大:即便作废一部分邮寄投票也很难改变结果,联邦最高法院也无能为力,从而特朗普不得不承认败选。

  4、总统选举最终结果何时可确定?

  (1)乐观情形:由于北卡的邮寄投票截止日期为11月12日,且存在被拜登反超的可能,即使特朗普能通过重新计票挽回败局,也要等到11月12日北卡结果公布。

  (2)悲观情形:发生计票争议,参照2000年经验,司法程序可能会耗时一个月。最终结果大概率在“安全港日”(12月8日)前确定。

  (3)极端情形:12月8日前未能解决争议,或双方打平,则将等到明年1月3日新一届国会上任后,由众议院选举总统、参议院选举副总统。众议院选举规则为每州一票,若共和党在众议院选举中能在至少26个州保持人数优势,则特朗普将获胜。

  5、国会选举初步计票结果:

  众议院:民主党已赢得203个席位,共和党已赢得188个席位,未确定的44个席位中民主党有16个领先;参议院:民主党已赢得47个席位,共和党已赢得48个席位,未确定的5个席位中有3个共和党领先。

  风险提示:

  美国大选结果出现严重争议;美国政治动荡加剧。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李思阳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