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新冠!9月国内已感染约1500例 这个病毒也要提防
来源:健康时报新浪网

  原标题:不是新冠!9月国内已感染约1500例,这个病毒也要提防!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今年9月以来,全国已经报告超过30起诺如病毒病暴发,涉及病例约1500例,主要发生在学校。①

  国庆中秋双节将至,聚餐和在外就餐机会增加,旅行团、游轮、度假中心也常有诺如病毒病暴发疫情发生。中国疾控中心提醒公众要注意预防诺如病毒病。

  诺如病毒,正高发,会传染!

  “诺如病毒”很多人还没听过,但最近其实经常出现,比如:

  7月9日以来,海口市连续有2家托幼机构报告出现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病例。

  9月4日,西北民族大学通报,截止9月4日18:00时,共计发病265人。经当地卫生部门、疾控部门专家判断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等叠加引发。

  9月16日,仙桃市大洪金贝幼儿园17名幼儿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经检测发现感染诺如病毒。

  9月21日,深圳市南山区疾控中心出具报告,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学生出现腹泻、呕吐、发烧等症状,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聚集性疫情。

  诺如病毒感染发病以轻症为主,最常见症状是腹泻和呕吐,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②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儿科主任吴珺9月25日在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谈到,诺如病毒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病毒,主要感染对象以儿童为主,每年10月到次年3月都是它流行的高发季。被感染时儿童呕吐明显,成年人腹泻突出,粪便为稀水样或水样便。③

  多通过食用受污染的食物而感染,包括饮用污染的水、未煮熟的海产品、沙拉、蛋糕、生鲜蔬菜和水果等。③

    感染性强,目前无疫苗,无特效药!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微生物实验部主任李凤琴2017年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诺如病毒的感染性强、感染剂量低,18-2800个病毒粒子即可能引起感染,其病毒流行株的变异速度快,每隔2-3年即可出现新变异株。

  而且,被感染宿主对诺如病毒产生免疫力所需时间较长(6~24个月),即使近期曾感染过诺如病毒,同一个体仍可能重复感染同一毒株或不同毒株的诺如病毒。

  目前,诺如病毒感染的治疗暂无特效药物,以对症或支持治疗为主。④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科主任余少灵9月7日在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谈到,该病毒传播力强,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以通过间接接触被排泄物污染的环境而传播,如食用或饮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触摸被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后将手指放入口中、接触过诺如病毒感染患者等,该病症状与普通的急性肠胃炎症状高度相似,临床上采用的治疗方式也大致相同,多数患者发病后2-3天即可康复。⑤

  但如果频繁呕吐或腹泻,可导致脱水,尤其常见于幼小儿童、老年人和基础性疾病患者,因此对于这部分患者要采取补液治疗。⑤

  诺如病毒,这样预防!

  一、保持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和控制传播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饭前便后应按照7步洗手法正确洗手,采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20秒。

  此外,照顾病人,接触动物或清理动物粪便,处理未熟的食物,揩鼻涕、咳嗽或打喷嚏,处理垃圾,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设施等后也应该清洗双手。

  二、按照“食品安全五大要点”的要求加工和准备食物,即:

  1。 保持食物和手的清洁

  2。 生熟分开

  生鲜肉类、禽类和海产类食物要和其它食物分开;加工处理生鲜食物要用单独的刀、案板。

  3。 加工食物要彻底煮熟烧透

  肉、禽、蛋类和海产品要完全煮熟,特别是肉和禽类,不能带血丝;炖汤、炖菜要煮沸,食物中心温度至少>70°C;菜肴再次加热要热透。

  4。 熟食和食材要保存在安全温度

  安全的温度是指不适于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温度。在5℃以下,60℃以上的条件下,绝大多数微生物可减缓生长繁殖的速度,或者停止生长。即5℃-60℃,是食物不安全的危险温度。 

  熟食在室温下不得存放>2小时;熟食和易腐烂的食物应及时冷藏,最好在<5°C;吃热食前,温度应保持>6 0°C;即便在冰箱中,食物也不能储存过久;冷冻食物不要在室温下化冻。

  5。 确保水和食物原材料安全

  例如,选择新鲜的蔬菜水果,没有霉变的主粮、豆类和花生等。

  就能很好的预防诺如病毒的感染或传播。

  三、诺如病毒感染者患病期至康复后3天内不能准备和加工食物或陪护其他患者,最好居家隔离直至症状消失。

  四、被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表面应及时用含氯漂白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清洗消毒,并立即脱掉和清洗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单等,清洗时应戴上橡胶或一次性手套,并在清洗后认真洗手。

责任编辑:张迪 SN230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