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用“信息扶贫”为脱贫攻坚注入新活力
来源:新京报新浪网

  原标题:用“信息扶贫”为脱贫攻坚注入新活力 | 新京报快评

  信息,就是这个时代最需要的公益。

▲10月17日至18日,国家大剧院将上演民族歌舞剧《扶贫路上》,致敬280多万扶贫干部。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尤需包括信息平台在内的各方携手,形成社会合力。图片来源:新京报网▲10月17日至18日,国家大剧院将上演民族歌舞剧《扶贫路上》,致敬280多万扶贫干部。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尤需包括信息平台在内的各方携手,形成社会合力。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文 | 新吾

  上世纪八十年代,未来学家托夫勒曾断言,第三次浪潮文明最基本的原料就是信息加上想象力。

  托夫勒的预言,已被现实所印证。当今社会各个领域的进程都在表明,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现在与未来。商业如此,公共治理如此,而像脱贫攻坚这样的社会事业,同样遵此规律。

  10月17日,是第7个国家扶贫日,也是第28个国际消除贫困日,各地都在举行扶贫日相关活动。这些活动,总结扶贫经验,也是在为2020年最后的脱贫攻坚加油鼓劲。

  而当我们回顾今日中国脱贫攻坚的成果时,也可以发现:信息,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八大以来,我国确立了精准扶贫的脱贫政策,除了因地制宜、靶向施策之外,还将产业扶贫置于重要位置。产业扶贫的一个重要抓手就是信息赋能:通过互联网带来的信息普惠,让贫困地区人口跨越信息鸿沟,掌握更多发展技能与曝光渠道,加速脱贫。而显然,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诸多互联网平台尤其是短视频平台的主动作为。

  以字节跳动为例,近年来,字节跳动借助其信息分发优势,通过旗下抖音、今日头条、西瓜视频等平台,以信息普惠的方式,帮助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众所周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尽管这个世界“越来越平”,但一些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相比,依然存在着不浅的信息鸿沟。这种鸿沟,构成了对脱贫攻坚的掣肘。

  这并非是说贫困人口无法接触时下流行的信息传播渠道,而是说,由于这一群体互联网素质普遍偏低,导致他们无法将互联网平台与海量信息,转化为真正的发展优势,从而使脱贫攻坚少了一个重要的路径。

  而如果互联网平台以信息普惠的方式,主动介入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就会产生完全不一样的效果。一方面,平台将先进的脱贫理念与技术传授给贫困地区人口,可以训练他们利用互联网脱贫造血的技能;另一方面,平台本身就是流量渠道,若能充分利用,可以为他们吸引游客,售卖产品,助力地方脱贫致富。

  譬如,字节跳动发起的“山里DOU是好风光”项目,基于抖音,为拥有美好风景的贫困县,综合提供流量倾斜、产品扶持、人才培训、站内认证等全套方案,帮助很多贫困县打造了不少知名的文旅产业名片。一些贫困县被扶持之后,地方风景在平台得到广泛传播,吸引了游客,也带动了地方旅游产业的增长。

  而“山货上头条”这样的项目,通过今日头条帮助贫困县农产品拓宽了流通渠道,打响了地方特色产品的知名度,提高了农产品的销售额,带动贫困地区脱贫增收。

  这种信息扶贫的实践,为脱贫攻坚带来了不一样的可能,也诠释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信息,就是这个时代最需要的公益。真正的贫困,或许不是发展条件的贫困,也不是个体智识层面的贫困,而就是信息贫困。为贫困地区信息赋能,让他们看到更多发展的可能性,掌握更多生存技能,正是信息扶贫的根本要义。

  而信息扶贫的背后,又隐含着一种深刻的技术逻辑:人类历史上很多事业,一旦有某种先进技术的介入,就会产生巨大的乘数效应。互联网平台的信息扶贫,实质上就是一种技术赋能,其显而易见的技术催化效能,也诠释了那句“时代创造技术,技术也创造时代”的经典格言。

  实现全面脱贫,是中国人千百年来念兹在兹的梦想,如今这一梦想即将照进现实,足以令人激动不已。而作为中国扶贫事业的某种成功经验与方法,信息扶贫值得珍视。这或许也可以复制于其他领域,为社会的全面进步带来某种启示。毕竟,互联网时代,信息就是最好的发展原料之一。

  □新吾(媒体人)

   

责任编辑:刘德宾 SN222

相关内容